关于整理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次数:


     各学院:

2014年我校已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为配合2017年审核评估工作,要求各学院对现在执行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整理,教务处汇总并印制成册。请各学院在2017710日前将本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稿及纸质材料交教务处教学运行科汇总。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4版):

一、指导思想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体现我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提高能力”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在政府部门、学校、研究院等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生产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现代意识,具有实践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培养方案要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控制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大力推行素质拓展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置要规范、合理,突出我校办学特色。要大胆革新,撤销、压缩、合并部分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做好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精心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要面向知识经济、面向信息社会、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努力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达到国家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发挥我校各学科的优势,突出我校办学特色。

 ()建立专业主干课程

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加强主干课程建设。每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从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里确定12门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构成为“3144模式,“3”指《大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理科类)或《大学语文》(文科类)三门课程;“1”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4”分别指四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四门重要的专业课。

(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要以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和比较先进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为保障,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引入现代化技术,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制定合适的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的实验教学指导书,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设独立成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努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2.实践教学改革

一是合理设置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打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习,建立涵盖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增加学生在基地实践的时间,提高学生在基地的实践效果,有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从教室里转移到实践基地,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授课,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是初步建立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有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场景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一些课程可以设计综合实践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利用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实习。

()加强选修课的改革

1.实行专业选修课分模块选课

建立专业选修课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由以班级为单位的选课模式逐步实行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个人发展需要而自主选课的选课模式,提高学生选课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减少公共选修课的学分

公共选修课的修读学分由12学分减少为7学分,其中6学分为任选,1学分为必选。

(六)一本招生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要求一本招生专业每个学生都配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导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管理规定,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指导每学期的修读课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学生应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与就业观,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及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业务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有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文献检索及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四、学制和学位

我校本科专业学制一般为4年,符合规定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五、学时学分设置和课程结构

(一)学时学分总体要求

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300学时左右,课内总学分控制在140学分左右,其中理、工、农等理工类专业总学时和总学分可适当提高,但以不超过2400学时为宜。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累计学时(学分):理、工、农等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学分)的25%,经、管、文等文史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学分)的15%

(二)学时与学分计算方法

1.课程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低于16学时不单独设课,所有课程最小计量学分为0.5学分,单门课程最高学分不超过4学分。

2.实践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每1周计1学分。

3.所有课程(含实验课)学时数按8的倍数确定。每学期安排正常教学周原则上不超过16周,周学时(含实验课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8学时,单一学期的课程总学分原则上不超过25学分。

(三)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作用,所有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拓展教育课程三个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为全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和一部分必选专业选修课。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价值分析、探究方式与能力的训练,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

专业教育课程可使学生在修读过程中获得本专业学术研究或技术应用的初步经验,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学科基础课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专业基础课可按照专业学习的需要进行设置,专业课的设置应体现专业特色。

拓展教育课程包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类,是为了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而开设的课程。专业选修课侧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学生通过选修该类课程,进一步巩固本专业知识。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

根据课程性质,本科专业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含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课程比例如下:必修课约占总学时的65%,其中公共课约占25%,基础课约占30%,专业课约占10%;选修课约占总学时的35%,其中专业选修课约占30%,公共选修课约占5%。

 

 

 

 

 

 

 

 

 

 

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比例

建议学分

通识

教育

公共课

必修

25

35学分

必选专业选修课

必选

 

 

专业

教育

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必修

30

42学分

56学分

专业课

必修

10

14学分

拓展

教育

专业选修课

选修

30

42学分

49学分

公共选修课

选修

5

7学分

合计

100

140学分

1、必修课

1)公共课。由全校统一规定,约占所有课程的25%。主要课程如下:

①《大学英语》:第1234学期各安排48学时,共计192学时(12学分)。

②《大学体育》:共计128学时(8学分),分三个学年修完,第一学年64学时,集中排课(计入课内总学分),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不再集中排课,采用俱乐部形式,由学生自主选修,学生在第二、第三学年内修满64学时即可(计入课外总学分)。

③《军事理论》: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共计24学时(1.5学分),采取按8个专题进行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

④《形势与政策》:第23学期各安排16学时,共计32学时(其中包含一定学时的江西省情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等内容),2学分。

《形势与政策》课从2016级开始调整为:第2学期24学时(1.5学分),第3学期仍然为16学时(1学分),共计40学时(2.5学分)。第2学期增加8学时《井冈山精神教育》。

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学时(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学时(2学分),上述二门课程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学时(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8学时(3学分),上述二门课程安排在第3或第4或第5或第6学期。各专业学生的具体上课学期由政治学院提出开课方案与各学院商定。

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2学时(2学分),共分两部分,每部分16学时(1学分),第一部分安排在第1学期,第二部分安排在第6学期。

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2学分),安排在第1学期。教学模式分为课内理论教学24学时和课外实践教学8学时。

⑧《大学语文》:24学时(1.5学分),安排在第1或第2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32学时(2学分),安排在第1学期。教学模式为课内理论教学16学时和课外实验教学16学时,实验教学不再集中安排,采用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到计算机机房打卡上机的形式进行学习,具体安排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

2016级开始增加《创新创业基础》:16学时(1学分),安排在第2学期。

2)基础课

基础课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大类,按学科大类进行设置,各学科大类内基础课应基本统一,约占所有课程的30%

3)专业课

专业课为本专业最核心的课程,约占所有课程的10%

2、选修课

1)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体现本专业内涵和特色、进一步扩充和强化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由各学院根据专业培养要求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为42学分左右。其中:

《文献检索与利用》16学时(1学分),各专业必选,于第5或第6学期开设;

《专业外语》16学时(1学分),各专业可于第6或第7学期选择性开设;

《专业导论》16学时(1学分),各专业可于第1或第2学期选择性开设;

《现代农业概论》16学时(1学分),非农专业可于第5或第6学期选择性开设。

2)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课程及修读学期。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第27学期开设),各专业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为7学分,其中任选6学分,必选1学分。公共选修课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农业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理工类、经济与管理类、艺术与体育类。各专业学生必须在自己专业所属类别之外的其他四个类别里选择修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学时(1学分)为必选课,于第67学期选修。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约38学分。理论课程如附带实验或实习,原则上应将相似课程分散的实验或实习整合在一起,开出综合性实验课程或综合性教学实习。

1)入学教育:必修实践教学(不计入毕业总学分和总学时),1周,安排在第1学期进行。

2)毕业教育:必修实践教学(不计入毕业总学分和总学时),1周,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1学分,随理论课程开课学期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3学分,随理论课程开课学期进行。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0.5学分,随理论课程开课学期进行。

5)军训:2周(2学分),安排在第1学期进行。

6)《创新实践学分》:分散在第18学期,共计2学分(从2016级开始增加到4学分),不计入毕业总学时,但计入毕业总学分。

7)课程教学实习:10周左右(约10学分),根据相关课程要求进行安排。

8)专业实习:4学分,分散在第18学期进行。

9)毕业实习:8周(8学分),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

10)毕业论文(毕业设计):8周(8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

六、几点说明

1.《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均分学期教学和考核,分学期呈报成绩,考核方式均为考查。

2.《大学体育》分两次报送成绩,并在两次成绩的基础上计算总评成绩,其中第一次成绩占60%、第二次成绩占40%,总评成绩不合格者必须进行补考。

3.《军训》、《专业实习》、《创新实践学分》为必修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均为考查,《军训》在第1学期由开课单位报送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专业实习》、《创新实践学分》在第8学期由开课单位报送学生最终考核成绩。

4.入学教育1周、毕业教育1周,均为必修实践教学环节,但不计入毕业总学时和总学分。

5.《大学体育》总共8学分(128学时),其中以俱乐部形式由学生自主修读的64学时(4学分)不计入课内总学时和总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2学分(32学时),其中由学生自主上机学习的16学时(1学分)不计入课内总学时和总学分。

6.每一门课程只有唯一的课程代码和相应的课程归属单位,任课教师可由课程归属单位安排,但不能由于教师的调动而随意更改课程代码和课程归属。

7.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等基础课应进行分类开设,对于同一大类内的基础课,其课程名称、学时、学分以及考核要求应该一致。具体方案由开课单位与相关学院商定后报教务处审批实施。

8.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意适当调整第7学期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应充分考虑毕业班学生的实际需要,理论课程尽量在第12周前结束,并提前安排考试,第12周后一般安排实践教学。

9.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开课单位均应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见附件八),并在201471前报教务处汇总编印成册。

10.各学院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必须格式规范,内容详细明确,用word排版,基本格式如下:

1)页面设置:纸型为A4,页边距为上2.5cm、下 2.0cm、左 2.5cm、右 2.0cm

2)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正文小标题用黑体、五号字;

3)正文采用宋体、五号字;表格中字体采用宋体、小五号字;

4)全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20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抓紧落实,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及时完成任务。

七、工作程序

1.各学院必须成立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负责的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2.各学院向教务处提交整理后最终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2017710日前)。

3.教务处汇总编印成册。

 

附件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附件二:          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附件三:          专业公共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四:          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五:          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六:          专业专业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七:          专业选修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八:          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九: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

                                           2017628

 

附件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             审核人:                 教学院长:           

 

一、专业培养目标

二、专业培养规格和要求

三、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

五、学制与学位

六、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七、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八、选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九、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二:               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周数

学时

学分

占课内总学时的比例(%

必修课

公共课

——

 

 

 

基础课

——

 

 

 

专业课

——

 

 

 

合计

——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合计

——

 

 

 

课内理论总学时(学分)

——

 

 

 

课内实验总学时(学分)

——

 

 

 

合计课内总学时(学分)

——

 

 

100

 

类别

周数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入学教育

1

——

——

不计入总学时(学分)

毕业教育

1

——

——

不计入总学时(学分)

军训

——

——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

4

 

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教学

——

——

05

 

其他课程实践教学

 

——

 

 

创新实践学分

——

——

24

——

专业实习

——

——

4

——

毕业实习

——

——

8

——

毕业论文

——

——

8

——

课外实践教学总学分

——

——

 

 

课内实验教学与

课外实践教学总学分

——

——

 

 

课内总学分与课外实践教学总学分合计

——

——

 

100

 

 

附件三:               专业公共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32

 

12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32

32

 

12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34

56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

48

48

 

34

56

考试

 

形势与政策Ⅰ

 

10

1.5

16

24

16

24

 

2

考查

 

形势与政策Ⅱ

 

10

16

16

 

3

考查

 

大学英语Ⅰ

 

30

48

48

 

1

考试

 

大学英语Ⅱ

 

30

48

48

 

2

考试

 

大学英语Ⅲ

 

30

48

48

 

3

考试

 

大学英语Ⅳ

 

30

48

48

 

4

考试

 

大学语文

 

15

24

24

 

12

考试

 

大学体育Ⅰ

 

40

64

64

 

12

考查

 

大学体育Ⅱ

 

40

64

64

 

36

考查

 

军事理论

 

15

24

24

 

12

考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

 

10

16

16

 

1

考查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

 

10

16

16

 

6

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

24

24

 

1

考查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

32

16

16

1

考查

 

创新创业基础

 

10

16

16

 

2

考查

公共课学分(学时)合计

365

38

584

608

568592

16

 

 

 

 

 

 

 

附件四:               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学科基础课学分(学时)合计

 

 

 

 

 

 

 

 

 

 

 

 

 

 

 

 

 

 

 

附件五:               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专业基础课学分(学时)合计

 

 

 

 

 

 

 

 

 

 

 

 

 

 

 

 

 

 

 

附件六:               专业专业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合计

理论

实验

 

 

 

 

 

 

 

 

 

 

 

 

 

 

 

 

 

 

 

 

 

 

 

 

 

 

 

 

 

 

 

 

 

 

 

 

 

 

 

 

 

 

 

 

 

 

 

 

 

 

 

 

 

 

 

 

 

 

 

 

 

 

 

 

 

 

 

 

 

 

 

 

 

 

 

 

 

 

 

 

 

 

 

 

 

 

 

 

 

 

 

 

 

 

 

 

 

 

 

 

 

 

 

 

 

 

 

 

 

 

 

 

 

 

 

 

 

 

 

 

 

 

 

 

 

 

 

 

 

 

 

 

 

 

 

 

 

 

 

 

 

 

 

 

专业课学分(学时)合计

 

 

 

 

 

 

 

 

 

 

 

 

 

 

 

 

 

 

 

附件七:               专业选修课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选课

要求

合计

理论

实验

 

文献检索与利用

 

1

16

16

 

56

考查

必选

专业选修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

16

16

 

67

考查

必选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学分合计

 

 

 

 

27

 

 

公共选修课学分合计

7

 

 

 

27

 

 

选修课学分合计

 

 

 

 

 

 

 

附件八:               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

周数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入学教育

 

 

1

1

 

 

 

毕业教育

 

 

1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习

 

1

 

12

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习

 

3

 

34

56

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习

 

0.5

 

1

考查

 

 

军训

 

2

 

1

考查

 

 

创新实践学分

 

24

 

1-8

考查

 

 

专业实习

 

4

 

1-8

考查

 

 

毕业实习

 

8

8

7

考查

 

 

毕业论文

 

8

8

8

考查

 

 

 

 

 

 

 

 

 

 

 

 

 

 

 

 

 

 

 

 

 

 

 

 

 

 

 

 

 

 

 

 

 

 

 

 

 

 

 

 

 

 

 

 

 

 

 

 

 

 

 

 

 

 

 

 

 

 

 

 

 

 

 

 

 

 

 

 

 

 

 

 

 

 

 

 

 

 

 

 

 

 

 

 

附件: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               审核人:               教学院长: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三)修读对象

(三)总学时与学分

(四)考核方式

(五)相关课程

(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

(一)第一章

主要讲授内容:

教学时数:

重点与难点:

思考题或练习题:

(二)第二章

主要讲授内容:

教学时数:

重点与难点:

思考题或练习题:

…………